1. 新聞中心ABOUT US

      行業聚焦

      馬駿:讓綠色金融更普惠,讓普惠金融更綠色

      平博588体育 發佈時間:2022-03-31

            導語

            3月23日,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馬駿應邀在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主辦的“從數字化農業保險到綠色鄉村振興——綠色農業保險專題研討會”上發言。會後,他對發言內容進行了再次的梳理和歸納,形成了一篇信息量更大、細節更豐富的文章。

            綠色金融的框架中包括四個支柱:分別是標準、披露、產品和激勵。所謂綠色金融的標準主要指界定標準,說明哪些經濟活動是綠色的,可以獲得綠色金融的支持。目前爲止我國至少有三套綠色金融的界定標準:一是關於綠色信貸的界定標準,二是關於綠色債券的界定標準,我們叫它目錄,第三是綠色產業目錄。這三套標準是有機結合的,基本上是相通的。此外對綠色項目有披露要求,最初主要是環境效益的披露,現在披露內容逐步在擴展。產品有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等等,綠色信貸總量已經達到16萬億人民幣。激勵措施也不少,包括去年由人民銀行推出的關於碳減排支持工具,地方上使用了很多對綠色金融擔保貼息等措施。經過七年的發展,我國綠色金融已經有了一個體系。現在我國的綠色貸款餘額是全球第一,綠色債券存量排名全球第二。
       
            普惠金融也發展得很好,過去一段時間的我國普惠金融的覆蓋率、可得性、滿意度都有很大的提升。但是,現在面臨一個需要研討的問題,就是綠色金融還不夠普惠,普惠金融不夠綠色。
       
            目前綠色金融業務主要還是聚焦在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築、環保設施等大中型項目,由於行業特點這些做綠色項目的主體一般是大中型企業,央企、國企比較多,也有一些大型民營企業,而小微企業參與度比較有限。我們做過調研,地方上小銀行綠色信貸的比例相對比較低,有些小銀行統計上來的綠色信貸比例只有1%左右,而一些綠色金融做的好的大中型銀行的綠色信貸佔比達到百分之十幾甚至百分之二十。這部分體現了小銀行覆蓋的普惠客戶主要包括小微企業和農村農業客戶的特點,這些客戶的綠色化程度相對比較低。當然,導致小銀行綠色信貸佔比低的原因很複雜,有普惠客戶參與綠色項目程度較低、對普惠客戶綠色界定標準的不明確、小微企業披露能力較弱、缺乏針對小微企業和農戶綠色化的激勵機制和產品等因素。
       
            所以,下一階段重點要研討,爲什麼普惠金融的綠色程度不是很高,怎樣能夠有效地把普惠金融中的綠色做起來,如何把綠色金融延伸到更多的小微、“三農”、消費等領域中去。
       
            我認爲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發力:
       
            第一是把綠色金融標準的覆蓋範圍逐步延伸,使其覆蓋小微企業、農業活動以及消費活動。
       
            到目前爲止,綠色金融標準主要基於項目,而項目雖然明確了是211類,但大部分項目是在大中型企業中落地,小微企業一般沒有能力開展比較正規的綠色項目。因此,未來必須對小微企業本身有一個綠色界定標準,不管有沒有項目,但企業是不是綠色必須要明確。有了對企業的綠色界定標準,這些企業(包括小微企業)獲得的流動資金貸款就可以被界定爲綠色。另外,對農業經濟活動需要有一些比較明確的認定其綠色特性的標準,比如農產品、化肥、農藥、農機,哪些不綠,哪些不綠,需要明確。這些對農業活動和產品的綠色界定標準需要從金融機構角度來講是可操作的,不能太複雜,識別認證成本不能太高。此外,消費領域中的綠色界定也需要明確。其實產品層面已經有了很多的技術標準,像綠色家電、綠色汽車、綠色建築物等等,但如何把這些技術性標準,轉換成爲金融機構可以比較低成本進行操作的標準,這是下一階段需要重點進行的一項工作和要建立的機制。有了這些機制之後,金融機構才能比較便利地識別綠色小微企業、綠色農業活動和綠色消費活動,纔有可能把綠色金融產品和綠色金融支持政策延伸到這些領域中去。
       
            第二是要建立符合小微、農業和消費相關的ESG信息披露體系。
       
            前面提到,綠色金融中的第二大支柱是披露。綠色融資的主體和項目不光本身需要是綠的,同時要告訴市場、金融機構和公衆,我確實是綠的,要能夠把環境效益計算和報告出來,包括減少了多少的碳,減少了多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污水等等。這些信息披露的具體指標要求、計算方法和實施辦法都已經用到了許多大企業和大型綠色項目,以後需要有一套辦法能夠讓它適用到小微企業、農戶和消費者等普惠客戶。與普惠客戶相關的ESG披露必須採用金融科技的手段,才能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因爲所涉及到的不僅僅是披露這一個環節,而是與披露相關的整個產業鏈,如包括對產品溯源的數據採集、對環境和其他ESG指標的計算,對生產消費活動進行綠色貼標,最後報送給監管部門和向公衆披露等等。在使用金融科技強化ESG數據採集和披露方面,我國第一批綠色金融改革實驗區當中的一些地方,尤其是湖州市,已經做了不少工作,包括最近湖州開發的關於小微企業的ESG評價體系已經用於對小微企業的綠色識別。
       
            第三是開發適用於小微、農業和消費方面的綠色金融產品。
       
            目前的許多綠色金融產品主要是支持綠色基礎設施和大中企業的其他綠色項目。但是小微企業有它自身的特點,比如許多小微企業沒有項目貸款的要求,但它主要的需求就是流動資金,這就涉及到怎樣對小微企業進行綠色貼標,被認定爲綠色的小微企業的流動資金貸款就應該貼標爲綠色信貸。綠色農業、綠色消費也都需要有自己有特色的金融產品,例如在農業領域,可以針對採購綠色農業投入品和生產合格有機農產品的農戶提供支持性的綠色金融產品;對從事林業的農戶,可以提供林權抵押貸款、林業碳匯質押貸款等產品。對買房子的客戶,可以開發綠色按揭產品,這就是一種綠色消費貸款;對買汽車的客戶,可以提供針對新能源車的車貸,這也是一種綠色消費貸款。有些地方已經推出了企業和消費者的碳積分,這也是挺好的嘗試,碳積分可以作爲對普惠的客戶進行授信和利率優惠的基礎。另外還可以考慮對綠色中小企業提供集合債之類的金融工具。
       
            最後是如何提供政策激勵,讓普惠的綠色性和綠色的普惠性進一步提高。具體的思路是把現有的普惠金融的激勵機制和綠色金融的激勵機制整合起來,爭取把它們同時用到綠色普惠的經濟活動當中。這樣的化,符合綠色和普惠雙重標準的經濟活動就可能得到雙重優惠,對這些經濟活動可能會產生更大的激勵。具體怎麼做,還是要深入研究,但工具都已經有了,比如綠色領域中的擔保、貼息、再貸款、碳中和支持工具等。在普惠領域當中也有類似的工具,包括再貸款、擔保、貼息、不良貸款容忍率等等。怎麼把這些工具重疊的部分用好,把對象識別清楚,應該是下一階段金融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要做的重要工作。
       
      THE END

       

      文章來源於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

        無相關信息

      川投集團網站羣

      四川省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川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川投水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省川投信息產業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川投田灣河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川投燃氣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川投峨眉旅遊開發有限公司 四川川投興川建設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佳友物業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川投國際網球中心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省房地產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天府大數據國際戰略與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