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對《貴州省中小工業企業“育苗強基”三年行動方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公告
爲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決策部署和《關於印發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加強我省優質中小工業企業梯度培育工作,推動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貴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起草了《貴州省中小工業企業“育苗強基”三年行動方案》(徵求意見稿)。現予以公示,請社會各界提出意見。公示期爲2022年6月13至6月25日。如有異議,請將意見以書面(實名)形式反饋貴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中小企業處。
附件:貴州省中小工業企業“育苗強基”三年行動方案(徵求意見稿)
貴州省中小工業企業“育苗強基”三年行動方案
(徵求意見稿)
爲進一步加大中小工業企業培育力度,促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特製定本方案。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重要講話精神、國發〔2022〕2號精神,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圍繞“四新 ”主攻“四化 ”主戰略、“四區一高地 ”主定位,結合我省工業倍增行動和培育壯大市場主體要求,以培育企業、壯大產業爲目標,健全從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梯次培育體系,加強政策引導和分類精準服務,培育更多優質中小企業,促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按照“定向培育、動態管理、注重實效、激勵扶持”的原則,進一步完善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和服務體系,建立完善分類培育機制,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協作共進的局面。到2025年,全省新增規模以上企業2800戶;評價公告爲創新型中小企業500戶以上;培育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00戶以上;培育認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0戶以上;培育提升40戶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產品),培育30戶有潛力成長爲單項冠軍的企業。
(一)加大“創新型”中小企業培育力度。推動建立“創新型”重點企業培育庫,以現有年主營業務收入500-2000萬元的小微工業中小企業爲重點培育對象,對成長性好、創新能力強、具備做優做強的創新型、科技型小微企業,加快利用信息技術、互聯網及智能裝備,改造提升培育一批小微企業上規模。完善從捕捉尋找、孵化培育、成長扶持到推廣壯大的梯度培育機制,組織開展“一對一”精準對接服務和輔導,爲企業被評價爲創新型中小企業創造條件。鼓勵小微企業通過兼併重組上規入統,不斷夯實全省工業經濟發展後勁。對新增上規入統的企業,每戶按20萬元給予一次性獎勵。
(二)做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蓄水池”。支持中小企業專注細分市場領域,圍繞各地主導產業、首位產業和重大項目建設,爲大企業、大項目提供零部件、元器件、設備和服務等協作配套,提高專業化生產、服務和協作配套能力。引導中小企業開展生產、管理、服務精細化改造。突出特色化優勢,鼓勵中小企業利用特色資源,弘揚傳統技藝和地域文化,研製生產具有地方或企業特色的產品。加快新穎化探索,支持中小企業開展技術創新、設計創新、產品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對新認定爲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分別按照每戶100萬元、60萬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獎勵。
(三)加快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培育。以企業爲主體,以市場爲導向,加強示範引領和政策支持,引導企業長期專注於細分產品市場的創新、產品質量提升和品牌培育,帶動和培育一批企業成長爲單項冠軍企業,促進單項冠軍企業進一步做優做強,鞏固和提升其行業地位,提升我省製造業核心競爭力,促進製造業提質增效升級,引領和帶動更多的企業走“專特優精”的單項冠軍發展道路。
(四)持續推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發揮大企業引領支撐作用,推動產業鏈上中下遊、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支持各市州、縣區圍繞主導產業、首位產業,培育一批具有產業生態主導力的產業鏈“鏈主”企業,與中小企業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共享,引導中小企業聚焦細分市場,在產業鏈中發揮協調配套優勢,打造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協作配套、共享資源、融合發展的產業生態體系。
(五)大力提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組織實施一批製造業“雙創”平臺試點示範項目,對新認定爲國家級、省級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分別按照每戶50萬元、30萬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獎勵。鼓勵中小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和技術改造投資力度,通過產學研合作方式建立國家級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等研發機構,提高中小企業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支持企業創新發展,對新認定的國家級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工業設計中心給予一次性補助100萬元,對新認定的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工業設計中心給予一次性補助50萬元。對獲得批覆組建的國家級、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採取‘一事一議’的方式予以重點支持。
(六)加強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加大國家級、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培育,強化分級分層管理,充分發揮核心功能作用,促進資源共享,着力提升服務能力、資源帶動能力和創新發展能力。對新認定爲國家級、省級中小企業公共示範平臺,按照每戶40萬元、20萬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獎勵。通過中小企業“星光培訓”工程,培育一批會經營、善管理、敢創新的領軍企業家隊伍。
(七)加快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支持中小企業提高研發設計、經營管理、生產過程、市場營銷等數字化應用水平,促進提質增效。引導中小企業結合實際,分步探索設備數字化—產線數字化—車間數字化—工廠數字化的發展路徑。支持中小企業普及應用數字技術,重點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展生產管理、營銷服務等環節數字化改造,對符合條件的項目,給予不超過總投資30%、最高不超過500萬元的補助。
(八)實施企業管理提升行動。引導中小企業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實施公司改造,規範公司治理結構,依法經營,誠實守信,節能環保,安全生產。組織開展管理對標活動,以先進企業爲標杆,查問題、找差距、填措施、補短板。組織專家服務隊對“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開展指導服務。發揮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作用,爲中小企業提供管理諮詢服務。
(九)促進中小企業擴大開放合作。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外向型經濟發展。強化東西部產業協作,對標發達地區先進工藝技術、產品標準和管理經驗,承接跨區域合作項目。發揮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APEC中小企業技術交流暨展覽會等作用,促進中小企業國際與區域商貿交流合作。
(一)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協調作用,統籌推進中小企業“育苗強基”三年行動工作。廳各有關處室、各產業工作專班按照職責分工做好相關工作。各市(州)中小企業主管部門要健全工作機制,細化政策措施,紮實推動本地區各項工作。
(二)強化政策支持。加大“貴商易”企業綜合服務平臺推廣運用,多渠道、多形式宣傳解讀惠企政策,確保企業“一鍵申請、一站辦理”。統籌協調各地各有關部門,全力做好中小企業生產經營中土地、人才、用電、用能等要素保障。組織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單項冠軍企業發展模式、發展成就等進行廣泛宣傳,多渠道、寬領域、多元化擴大企業影響,塑造企業品牌,吸引生產要素聚集,提高企業關注度和美譽度,全面展示我省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整體形象。
(三)強化融資保障。堅持資金跟着項目走,統籌用好各類基金、資金,以培育企業、壯大產業爲目的,撬動更多社會資本、金融資本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支持金融機構創新產業鏈供應鏈金融產品,爲中小企業提供以應收賬款、收費權、特許經營收益權、碳排放權、知識產權、股權、存貨等爲主要擔保品的擔保融資。
(四)加強運行監測。加強重點企業經營監測和跟蹤服務,強化行業信息統計和信息發佈。依託“全國中小企業生產經營運行監測平臺”,加強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數據採集,擴大監測企業覆蓋面,增加監測企業樣本,對中小企業運行情況進行實時動態監測,開展數據分析,及時發現中小企業面臨的困難與存在的問題,預判發展趨勢,形成區域中小企業發展指數,協調各部門加強信息資源共享,完善中小企業信息數據庫,爲優化完善中小企業政策提供參考依據。
網址:
http://gxt.guizhou.gov.cn/gxdt/tzgg/202206/t20220613_74848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