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ABOUT US

      行業聚焦

      供應鏈金融在基建工程配送行業的創新應用

      平博588体育 發佈時間:2022-07-02
            目前全球通脹高企,各國經濟面臨衰退風險加劇。中國從穩定國內經濟大局角度出發,將繼續加大基礎建設投資和完善國內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對基礎設施投資拉動內需,保證通脹率在可控範圍內。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供應鏈金融如何更好地應用並服務於行業裏的各方參與者值得重點關注與討論。
       
            過去兩年在疫情影響下,國家進一步明確以基建投資穩經濟的決心,兩年投放60萬億元基建項目。基建市場規模持續增加,市場供需體量逐步增大。
       
            2022年上半年,國家已經投入3.6萬億元新增專項債計劃並全部發放,重點投資流向在交通、水利等基建領域。
       
            4月26日中央財經委第十一次會議指出要注重網絡型、產業升級、城市、農業農村、國家安全等基礎設施。
       
            4月29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 “要全力擴大國內需求,發揮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強化土地、用能、環評等保障,全面加強基礎建設”。
       
       
            基建工程配送業務特點
       
            基建工程物資供應是指爲傳統公路橋樑、鐵路軌交、城市基礎設施等工程項目配送施工所需的基礎物資,如砂石、水泥、鋼筋/鋼板等產品。
       
            下遊銷售對象主要針對工程總包(EPC)企業,即產品終端使用者。一般在合同中標後,負責整個施工週期中產品的配送合同執行期爲6-12個月。每週根據施工需求計劃進行配送,月底結算掛賬,3-6個月結清貨款。上遊採購可以採取市場臨採或長協合作的方式進行。
       
            在整個行業存在着大量具有長付款週期的應付和應收賬款。工程配送行業的特點是總金額大、配送週期長、單筆送貨金額小、配送頻率較高。
       
            供應鏈金融的業務邏輯
       
            供應鏈金融實質是供給端和需求端二者之間的載體,主要發生在預付賬款和應收賬款這兩個環節。很多人也會把物流端納入進來,不過通過實踐操作,筆者認爲物流端的資金匹配更適合普惠金融類別,在此不做過多累述。
       
            供應鏈金融未來場景是什麼樣的?筆者認爲,可以通過傳統供應鏈金融和互聯網+數字化技術的融合,實現金融融資線上化、材料確認可視化、單據電子化、簽字授權數字化等完整的科技手段,實現縱向打通供應和銷售,橫向打通物流、資金、商流、信息流和技術流,真正實現物權合一,形成數字化供應鏈金融生態。
       

       
            金融機構在場景中是資金提供方,供需雙方都是在覈心客戶的參與下實現供應鏈金融業務。在銷售環節,終端客戶給予核心客戶的貨權轉移憑證,交割單據等材料是在線上提交併確認真實性,對在線簽章也是通過數字化授權確認人操作,這些都是金融機構的風控核心要素。
       
            從業務邏輯上看,屬於資金密集型業務,佔壓企業的現金流是常態,嚴重威脅企業的經營穩定性,所以通過對供應鏈金融創新實現企業現金流更健康,金融機構也可以實現資金安全可靠的循環,是一個雙贏的合作局面。
       
           創新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優勢
       
            傳統供應鏈金融是以核心企業爲主的單一模式,但對核心企業不能掌握完整的資金流、信息流、物流情況。另外,資金成本較高,資金使用效率不高,審批時間較長。
       
            如果以銀行爲主導模式通常是以企業真實貿易產品作抵押或者貨權質押銀行再向上下遊企業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例如銀行的保兌倉業務。需要注意的是,這也是需要在覈心企業配合下,以自身良好信譽作爲信用支持爲前提實現的。
       
            筆者認爲,傳統供應鏈金融的痛點是金融機構無法精準把握抵押物真實狀態。另外,缺乏有效動態數據獲取能力(主要針對產品價格波動導致抵押率減值)。傳統供應鏈金融準入標準對於中小企業來說門檻較高,不容易獲得。
       
            在基建工程配送中,供應鏈金融創新應用可以依託金融機構通過數字化技術打通資金、商流、物流的痛點,同時亦可運用商業保理手段打通整個業務場景,並且可以實現資金高效管理。
       
            業務開展主要通過線上系統實現:首先是白名單制度-評估準入,對項目簽約主體資質進行審覈,包括企業的歷史沿革、股權架構等基礎信息;二是項目立項審覈,包括招標文件類、項目背景資料以及基礎資料收集,例如簽約主體情況、業主資信情況、負面信息情況等;三是合同條款和簽訂審覈;四是盡職調查,資料審覈,放款(按照確定比例放款並開始計息)。
       
            創新供應鏈金融業務從準入到放款通常3天就可以完成,並且後續資金放款在資料單據齊全的前提下,可以實現T+0放款。如果是傳統供應鏈金融,放款時效性會按周計算。所以,供應鏈金融創新加快了各方資金的週轉率,解決了客戶墊壓貨款時間較長的痛點,同時解決了金融機構風控痛點。
       
            總體來說傳統供應鏈金融主要面臨預付款敞口、回款被挪用、貨物丟失、單據造假四大風險,而創新模式下的供應鏈金融使資金支付更安全,業主回款被挪用風險基本沒有(回款進入監管),物流跟蹤線上化,單據簽收電子化,數字授權簽章完全規避了傳統供應鏈金融的痛點。
       
       
            基建類資產證券化前景
       
            由於行業特性,基建類配送業務存在付款週期長和時間錯配的特點。非常符合金融市場裏的支持性票據業務屬性,因此,可以通過資產證券化(ABS)的業務手段,打造ABS產品實現資金高效管理的目標。
       
            實現基建類資產證券化,需要通過再保理的手段。因爲業主方爲國央企,國資委對所屬企業有承債總額限制,因此無法對應付賬款進行確權。我們通常考慮將未確權的資產進行再保理的方式進行確權(前提是前期通過線上化交易,所有交易路徑,路線全部清晰、明確)。
       
            在操作過程中,核心企業通常資信優良,評級較高,業務架構簡單,業務路徑清晰,資產關係歸屬明確,交易架構中的各方歷史沿革、股權關係穿透性強,不需要複雜的增信多元化手段再加強。不過,需要注意的反而是再保理方資質的強弱,對於是否能夠成功發行支持性票據是關鍵點。
       
             綜上所述,基建類供應鏈金融創新符合金融機構對於核心風控訴求時效性的要求,同時,金融機構再審覈和放款時效性遠遠超過傳統供應鏈金融。對於企業來講,融資難是難在資信和業務的穿透性不強、信息收集的及時性不夠等因素上。創新業務打破傳統痛點,並且將供應鏈金融與資產證券化業務進行融合,將供應鏈金融的資金池做大、做強,在條件允許的企業裏可以向REITS業務方向拓展。

       

      文章來源於國際金融報  作者:王策  系中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

        無相關信息

      川投集團網站羣

      四川省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川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川投水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省川投信息產業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川投田灣河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川投燃氣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川投峨眉旅遊開發有限公司 四川川投興川建設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佳友物業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川投國際網球中心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省房地產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天府大數據國際戰略與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