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國資委發佈消息稱,近日國資委在2022年國資監管信息化工作會議上提到,國資監管信息化是近幾年國資監管工作的亮點,是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的有效載體,開啓了國資監管工作新局面。
國資監管信息化不只是今年國資監管工作的亮點,近幾年,國家也多次聚焦國資數字化轉型。2020年8月,國資委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就推動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作出全面部署,爲國有企業推進數字化轉型工作吹響了新號角;2021年9月,國資委發佈《關於市管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的實施意見》,助推監管企業加速數字化轉型。
在國務院國資委的一系列政策推動下,多地數字化轉型工作取得進展。
6月13日,雲南省國資委發佈相關消息,雲南國資國企搶抓機遇、積極投入,雲南省屬企業數字化轉型取得顯著成效。雲投數產相關負責人介紹,雲上雲·雲南省信息化中心是西南最大的數據中心,同時也是省級“數據中心”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可承載8萬臺服務器,提供100萬個虛機服務,爲“數字雲南”提供數據儲存和算力基礎。而雲投數產首創全國“智慧黨建”引領示範,打造全國領先的省級黨建引領數字化應用標杆,其與騰訊合作建設運營的“一部手機遊雲南”已經推廣複製到海南、上海等7省區市。
6月8日,廣西國資委出臺了《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實施意見》,正式吹響向數字經濟進軍的“號角”。《實施意見》中明確了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預計到2025年末,廣西基本實現打造自治區級示範智慧場景,重點企業建成工業智能體,達到國內一流水平;其他企業實現數據打通,達到流程級水平;在平臺基礎建設、數據利用、業務上雲、模式創新、產品孵化等方面,實現全場景應用。
在蔡建軍看來,央企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意義具有重要意義:一是推動央企自身健康發展。數字經濟代表未來的發展方向,數字化轉型是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手段。數字化轉型爲央企高質量發展、構築競爭優勢、持續轉型升級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有利於各大央企將自身打造成爲世界一流企業;二是形成產業鏈數字化轉型示範。央企無論在國民經濟還是產業鏈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響力,央企通過數字化實踐的探索、產業的升級、技術的培育、人才的培養,發揮 “鏈長”的作用,形成對於產業鏈上下遊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帶動和示範效應,帶動整個產業的數字化水平提升。
此外,保障國家經濟的穩定增長也是央企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意義。央企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民積極的中堅力量。2021年央企全年營收達到36.3萬億,佔GDP超過30%。數字轉型不僅可以提升企業的效率,節省成本,更重要的是在數據要素的驅動下,幫助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提升收入和利潤水平。做好數字化轉型,央企對於整個經濟發展將做出更重要的貢獻。
“央企與一般的企業相比,最明顯的特徵就是體系龐大,造成了央企數字化轉型特有的複雜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蔡建軍指出,一是央企業務多元化。央企多爲多元化業務集團,因此央企數字化轉型會有大量的業務梳理和複雜的優化工作;二是系統複雜化。大部分央企在數字化轉型之前已經有了較爲龐大系統,系統和數據相對分散,給後續整合對接工作帶來難度;三是治理層級多。部分央企都是集團化管控,包含一些公司,甚至還有3、4級子公司,數字化轉型的過程對於傳統的治理結構也會形成一些衝擊,如何去平衡和升級,也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雖然困難重重,但國資委對於國資央企數字化信心滿滿,部署明確。
國資委相關負責人在會上指出,國資央企要以應用能力建設爲切入點,深入推進電子政務能力、業務應用支撐能力、數據共享利用能力建設,着力提升國資央企數字化智能化水平;要以信息化體系建設爲核心,大力推進國資央企雲體系、大數據體系建設,並積極融入國家政務信息化體系,着力提升國資監管信息化支撐保障水平;要以網絡安全防護爲抓手,持續深化網絡安全、智慧能源行業大數據平臺建設和運營,持續深化數據安全管理,着力提升國資央企網絡安全水平。會議強調,國資央企要切實增強緊迫感、責任感,統籌發展與安全,大力提升國資監管信息化水平,爲國資央企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文章來源於國資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