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聞中心ABOUT US

      行業聚焦

      廣東:大力發展預製菜產業供應鏈金融,壯大預製菜產業集羣!

      平博588体育 發佈時間:2022-03-27
            爲落實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加快建設在全國乃至全球有影響力的預製菜產業高地,推動廣東預製菜產業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廣東省人民政府近日發佈了《加快推進廣東預製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以下簡稱“措施”)。
       
            《措施》中提到要加大財政金融保險支持力度。各級政府要將預製菜產業發展納入本級財政支持範圍,在不形成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前提下,支持符合條件的預製菜產業項目申報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統籌安排涉農資金,支持預製菜直供基地、田頭(塘頭)智慧小站等基礎設施建設。建立省市縣三級預製菜產業項目儲備庫,支持建設一批預製菜重大投資項目。創新金融信貸服務,大力發展預製菜產業供應鏈金融,支持金融機構爲預製菜產業開發金融專項產品,發揮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金作用,構建廣東預製菜產業發展基金體系,切實降低企業融資難度和成本。組織保險機構與預製菜企業對接,推出一批面向預製菜產品、原材料質量等的專項保險產品。積極向國家爭取預製菜企業稅收優惠政策並開展培訓宣講。
       
       
            全文如下:
       
       
      加快推進廣東預製菜產業高質量發展
      十條措施
       
            預製菜一般是指將各種食材配以輔料,加工製作爲成品或半成品,經簡易處理即可食用的便捷風味菜品。目前,市場常見的預製菜品種有水產類、畜禽類、蔬菜類等。預製菜是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是推進“菜籃子”工程提質增效的新業態,是農民“接二連三”增收致富的新渠道,對促進創業就業、消費升級和鄉村產業振興具有積極意義。
       
            爲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重要論述,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落實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加快建設在全國乃至全球有影響力的預製菜產業高地,推動廣東預製菜產業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現制定以下措施。
       
            一、建設預製菜聯合研發平臺
       
            充分發揮省農產品加工服務產業園牽頭作用,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預製菜相關企業、農業龍頭企業及行業協會共同建立預製菜聯合研發平臺。依託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工業產業園和農業科技園區,重點開展預製菜共性基礎研究,建立預製菜原料和菜譜數據庫,研發預製菜原料半成品加工與貯存技術,構建預製菜營養科學、風味科學、品質形成機理與調控等食品科學理論,推進預製菜新形態新品類、功能性預製菜(藥膳)、原料篩選與培育等系統性研究。設計研發預製菜生產、加工、倉儲、冷鏈、物流等裝備,開發預製菜新廚具、新餐具、新包裝。支持預製菜研發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建設,加強預製菜知識產權保護。科技、農業農村、市場監管等部門按職能設立預製菜科研專項,以企業爲主體開展關鍵核心技術的產學研聯合攻關,加大預製菜產業研發的政策支持,力爭在3年內建成具有全國乃至全球影響力的預製菜全產業鏈研發平臺。設立預製菜成果轉化專項,加快推動預製菜全產業鏈研發成果及技術轉化,擴大產業化規模。(省科技廳、農業農村廳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局、中醫藥局、農科院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構建預製菜質量安全監管規範體系
       
            着眼高標準引領高品質預製菜發展,組織開展粵菜三大菜系預製菜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建設試點工作,逐步制定完善預製菜從田頭到餐桌系列標準。加快制定預製菜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和預製菜產業園建設指南、預製菜產業園評價規範、預製菜中央廚房建設指南、預製菜包裝通用要求、預製菜冷鏈物流運輸要求以及預製菜分類基礎標準、預製菜品質評價檢測標準等基礎通用標準,鼓勵有關社會團體、企業制定預製菜團體標準、企業標準,推動粵港澳三地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制定預製菜系列灣區標準,形成具有大灣區特色的預製菜產業標準體系,推進預製菜產業標準化、規模化發展。構建自律他律機制,積極引導預製菜行業自律有序發展。加強預製菜全鏈條質量安全監管,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強化法治意識,加強市場監管,嚴厲打擊“黑作坊”,維護消費者權益,確保預製菜食品安全。依託廣東農產品保供穩價安心數字平臺等,對預製菜檢測方法進行研究,定期組織有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開展抽檢。探索建立預製菜產業鏈供應鏈常態化質量安全評估體系。以田頭(塘頭)智慧小站等爲有效載體,實現預製菜專供農產品源頭檢測追溯。(省市場監管局、農業農村廳牽頭,省商務廳、衛生健康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壯大預製菜產業集羣
       
            編制預製菜產業發展規劃,立足資源稟賦、區位優勢,按“一核一帶一區”分區謀劃佈局建設一批預製菜產業園,將其納入第二輪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以及我省發展現代農業與食品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羣行動計劃範疇,予以重點扶持培育,力爭建設若幹個在全國乃至全球有影響力的預製菜產業園,形成預製菜產業集聚效應。發揮廣東特色農業優勢和粵菜品牌優勢,推動預製菜產業企業和產業鏈上下遊配套企業集中入園發展。支持預製菜產業園區科技平臺、進出口平臺建設。鼓勵老區蘇區發展預製菜產業,促進老區蘇區工業產業園與現代農業產業園融合,形成政策疊加優勢。推動打造肇慶高要預製菜產業高地、湛江水產預製菜美食之都、茂名濱海海產品預製菜產業園區、廣州南沙預製菜進出口貿易區、佛山南海順德預製菜美食國際城、潮州預製菜世界美食之都、江門全球華僑預製菜集散地及梅州、河源、惠州客家預製菜產業集聚區等,帶動廣東預製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省農業農村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財政廳、自然資源廳、供銷社、工商聯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培育預製菜示範企業
       
            培育一批涵蓋生產、冷鏈、倉儲、流通、營銷、進出口以及裝備生產等環節的預製菜示範企業,充分發揮產業鏈鏈主企業作用,引導預製菜中小企業成爲“專精特新”企業。建立省級優質預製菜企業培育庫,重點扶持以“菜籃子”產品預加工爲核心,牽引上遊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下遊餐飲以及配套製造業發展,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廣東預製菜企業發展壯大,培育廣東預製菜十強百優企業,力爭五年內培育一批在全國乃至全球有影響力的預製菜龍頭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充分發揮其在新發展格局中促消費、穩增長的重要作用。(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農業農村廳牽頭,省商務廳、市場監管局、地方金融監管局、工商聯,海關總署廣東分署、廣東銀保監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培養預製菜產業人才
       
            把預製菜產業人才培養納入“粵菜師傅”工程,鼓勵職業院校(含技工學校)和普通高校增設相關專業課程,推進預製菜“產學研”基地建設。依託省“粵菜師傅”人才培養與評價聯盟,發揮粵菜餐飲企業、行業協會等社會力量,組織開展預製菜生產、電商直播、市場營銷、物流配送等產業發展相關職業(工種)技能人才培訓和職業技能評價,大力培養預製菜相關人才。鼓勵“粵菜師傅”星級名廚參與開發推廣預製菜品。創新培訓模式,實施廣東預製菜賣手培養工程,每年評選一批廣東預製菜行業代表人物。(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農業農村廳牽頭,省教育廳、科技廳、農科院、供銷社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推動預製菜倉儲冷鏈物流建設
       
            組織引領倉儲冷鏈物流企業與預製菜生產企業對接,充分發揮省內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的牽引輻射作用及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惠州)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肇慶(懷集)綠色農副產品集散基地等基礎設施作用,構建以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公共型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骨幹網爲主渠道的預製菜流通體系。鼓勵支持倉儲冷鏈企業研發預製菜專用裝備,培育一批跨區域的預製菜倉儲冷鏈物流龍頭企業。支持生產基地建設預製菜專供田頭(塘頭)智慧小站和銷區前置倉,形成預製菜從田頭到餐桌的全程閉環供應模式。鼓勵預製菜產業集聚地區對倉儲冷鏈物流發展給予政策支持。(省發展改革委、供銷社、農業農村廳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交通運輸廳、商務廳,省郵政管理局,中國郵政集團廣東省分公司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拓寬預製菜品牌營銷渠道
       
            依託農產品“12221”市場體系,開展線上線下營銷活動,鼓勵預製菜企業創建加盟網店。依託中國國際食品配料博覽會等國家級展會平臺,結合廣東省“雙百”會展等品牌活動,每年組織籌辦若幹場國內外專場推介活動。加強廣東預製菜品牌宣傳推廣,打造一批馳名中外的預製菜品牌,讓預製菜產業成爲消費亮點產業。探索彙總預製菜產銷大數據,實現全產業鏈大數據的統一歸集,促進科學合理生產經營。支持預製菜知名品牌產品進學校、工廠、醫院、社區等食堂。(省商務廳、農業農村廳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市場監管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供銷社、貿促會,省郵政管理局,中國郵政集團廣東省分公司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推動預製菜走向國際市場
       
            探索建立服務團隊指導預製菜出口通關。大力培育預製菜出口企業,鼓勵廣東預製菜企業到境外建立加工基地,充分利用海外倉,通過貿易、投資等方式拓展國際市場。結合全球人道主義應急倉庫和樞紐(過渡期)、中國—太平洋島國漁業合作發展論壇等國際平臺建設,增強預製菜原料全球採購能力,積極開展同業交流合作,實現“農產品進、預製菜品出”“一產進、二產出”。(省商務廳、農業農村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貿促會,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省郵政管理局,中國郵政集團廣東省分公司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加大財政金融保險支持力度
       
            各級政府要將預製菜產業發展納入本級財政支持範圍,在不形成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前提下,支持符合條件的預製菜產業項目申報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統籌安排涉農資金,支持預製菜直供基地、田頭(塘頭)智慧小站等基礎設施建設。建立省市縣三級預製菜產業項目儲備庫,支持建設一批預製菜重大投資項目。創新金融信貸服務,大力發展預製菜產業供應鏈金融,支持金融機構爲預製菜產業開發金融專項產品,發揮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金作用,構建廣東預製菜產業發展基金體系,切實降低企業融資難度和成本。組織保險機構與預製菜企業對接,推出一批面向預製菜產品、原材料質量等的專項保險產品。積極向國家爭取預製菜企業稅收優惠政策並開展培訓宣講。(省農業農村廳、財政廳、地方金融監管局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廣東銀保監局、省稅務局,省恆健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各金融保險機構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建設廣東預製菜文化科普高地
       
            支持各地建設富有嶺南地方特色的粵港澳大灣區預製菜美食文化城(街),傳承弘揚“廣府菜”“潮汕菜”“客家菜”等粵菜餐飲文化,推進預製菜產業與休閒、旅遊、文化產業等深度融合,持續開展“食在廣東”“廣東喊全球吃預製菜”系列活動,營造預製菜飲食文化的濃厚氛圍。在省統籌建設的“粵科普”公共服務平臺開設“預製菜科普”專欄,加強廣東預製菜科普宣傳,推進預製菜科普基地建設。各地要統籌利用網、屏、端等平臺,加大預製菜品牌文化建設和科普力度,讓廣東預製菜成爲新餐飲風尚、新餐飲模式、新餐飲文化產業的引領者。(省商務廳、農業農村廳牽頭,省委宣傳部、網信辦,省文化和旅遊廳、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科協、貿促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文章來源於廣東省人民政府

        無相關信息

      川投集團網站羣

      四川省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川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川投水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省川投信息產業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川投田灣河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川投燃氣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川投峨眉旅遊開發有限公司 四川川投興川建設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佳友物業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川投國際網球中心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省房地產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天府大數據國際戰略與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