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據金融+工業互聯網”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思考
作者:秦書卷 江財九銀票據研究院祕書長
陳月明 江財金融學院票據經營管理方向研究生
【摘要】在工業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海量工業數據的實時採集、自由流轉、精準分析,不僅對企業生產管理模式產生重大變革,也爲供應鏈金融服務開展提供了一個極其有力的基礎。當票據這樣一個比較古老的品種與工業互聯網海量客戶羣相結合時,不論是對工業互聯網本身還是對供應鏈金融都帶來了很大的機會,是促進我國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重要手段。本文首先對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情況及其帶來的發展機遇進行闡述,再對票據融資在工業互聯網發展中的作用機制進行分析,最後基於票據融資在工業互聯網發展中的問題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工業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票據融資;供應鏈票據
引 言
傳統供應鏈金融已不能很好服務於實體經濟,無法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問題,隨着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數據深度分析能夠預測產業上下遊生產物資的流轉和使用情況,整合企業乃至整個供應鏈條的信息,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而應收賬款票據化作爲供應鏈金融的主力,在此背景下,票據金融將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驅動力。
一、工業互聯網發展情況
(一)工業互聯網發展背景
1.概念
工業互聯網是全球工業系統與高級計算、分析、感應技術以及互聯網連接融合的一種結果。工業互聯網的本質是通過開放的、全球化的工業級網絡平臺把設備、生產線、工廠、供應商、產品和客戶緊密地連接和融合起來,高效共享工業經濟中的各種要素資源,從而通過自動化、智能化的生產方式降低成本、增加效率,幫助製造業延長產業鏈,推動製造業轉型發展。通過對人、機、物、系統的全面互聯,構建起覆蓋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新制造和服務體系,不僅賦能企業生產經營中供應鏈管理、生產管理、渠道管理、財務、人事等各個環節中,而且人、機、數據深層次融合重塑了企業形態、供應鏈和產業鏈,顯著地提升了產業的運行效率。
2.背景
首先是政策背景,爲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我國陸續出臺了多項政策以支撐工業互聯網高質量發展。2017年10月,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加強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2020年12月,工信部印發《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和《工業互聯網標識管理辦法》,對發展工業互聯網的重點內容進行了部署,並對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進行規範,2021年3月,“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出將工業互聯網作爲數字經濟重點產業,推進“工業互聯網+智能製造”產業生態建設。
其次是技術背景,近年來,隨着5G、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信息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爲平臺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機遇。信息技術成果急需實際場景落地,而工業互聯網領域具備的廣闊場景需求,正使得其與新興技術的融合應用從技術落地走向商業化應用,促使模式業態創新多點迸發,並驅動工業互聯網持續變革演進,從而爲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新動能。
最後企業需求驅動,在產業供應鏈中,由於產品需求、產銷週期、價格等因素的變化,企業難以實現庫存合理化、資金支出相對均衡,因而企業迫切希望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打破上下遊產業存在的信息孤島化問題。產業鏈上下遊信息的自由流通,有利於企業根據客戶個性化需求科學制定產銷計劃,實現庫存合理化,保障訂單穩定到期兌現,從而使企業在資金的收入與支出上保持均衡狀態。
(二)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現狀
1.發展總量
在國家政策引導下,隨着工業互聯網與實體經濟融合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快速發展,企業註冊量急劇增加,如圖1所示,2021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相關企業註冊量爲62萬家,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217.9%。由圖2可知,2018-2020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上升趨勢明顯,從7227.6億元上升到9164.8億元,增幅爲26.8%。此外,根據工信部研究機構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首破萬億元,可以看出我國工業互聯網具有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
圖1 2016—2021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相關企業註冊量統計情況(萬家)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圖2 2018—2020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億元)
數據來源:中國互聯網協會
2.發展階段
工業互聯網處於全球競爭的戰略窗口期,抓住這個契機對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義深遠,通過對我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歷程進行梳理,發現我國工業互聯網總體上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概念普及期,從2012年通用電氣公司發佈的《工業互聯網:打破智慧與機器的邊界》中首次提出“工業互聯網”這一概念,到2015年我國工信部的發佈推進“互聯網+”行動的三年行動計劃中明確指出要構建工業互聯網,這一時期我國工業互聯網總體上處於探索階段。第二階段是實踐深耕期,2016-2020年間,我國從頂層設計上不斷完善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政策體系,政府部門陸續出臺多項舉措對發展工業互聯網做出戰略部署,工業互聯網從概念普及走向實踐深耕。第三階段是發展新階段,也是我國工業互聯網當前所處的階段,從2021年至今,在政府政策的推動下,工業互聯網應用已經覆蓋國民經濟40個大類,工業互聯網建設不斷取得積極進展。
3.現存問題
一是工業軟件產品存在結構性問題,我國研發的工業軟件大多數爲研發門檻偏低的信息管理類軟件,國內自主開發的研發設計類工業軟件非常不足,我國約有80%的研發設計類軟件需從國外進口,長此以往我國將難以擺脫對國外軟件的依賴。二是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問題亟待解決,當前我國工業互聯⽹平臺的多數設備及系統安全、監測⼿段尚不完善,設備⼊⽹許可、數據產權確認等相關的政策規範較爲缺乏,存在被網絡攻擊甚至被非法控制的安全隱患。三是工業互聯網領域缺乏龍頭企業的引導,尚不具備整合工業控制系統、執行系統、通信協議、⽣產裝備、管理工具等各種資源的能⼒。
4.工業互聯網特點
工業互聯網能夠顯著增強企業信息化水平和數據互聯程度,助力企業提高生產經營效率,它主要具有以下特點:一是技術革新,工業互聯網基於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數字技術,能夠快速獲取數據並對數據進行高效地分析處理,從而解決傳統供應鏈中信息獲取不暢和滯後的問題,實現產業互聯;二是數據驅動,工業互聯網是一個數字化生態平臺,供應鏈中每一個環節都有數據,實現了對物流、資金鍊和信息流的同步監測與掌握,能夠跟蹤企業發展狀態,從而降低金融服務風險與業務成本;三是全價值鏈重塑,工業互聯網囊括產業鏈上所有相關組織和部門,從而實現了全價值鏈的連接和重塑,將產品開發、生產製造、供應鏈、銷售等職能部門有效結合,實現產業間的高效協同。
二、工業互聯網發展帶來的機遇
(一)工業互聯網及數字化帶來產業上的變化
1. 內部管理效能
區別於傳統製造業企業“孤島式”運作,工業互聯網的獨特優勢在於能夠將數據作爲生產要素嵌入到生產經營過程中。利用工業互聯網平臺、智能工廠和模塊化生產方式,企業可以根據客戶需求進行個性化定製,滿足用戶多樣化需求並起到增強客戶黏性的作用,打破傳統製造業企業大批量生產同質化產品的生產模式,實現按需生產,在庫存上還可以節約成本、實現庫存合理化。此外,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能夠打通生產現場數據和企業管理數據,實現生產管控一體化,用數據進行決策顯著提升了企業領導者的決策效率,推動企業管理的精準化和透明化,從而增強企業的內部管理效能。
2. 外部信息共享
傳統製造業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流程只能在企業內部部門間實現小範圍的協同,而工業互聯網能夠打破傳統製造業企業的這種時空侷限性,實現產業鏈上下遊數據的互聯互通。工業互聯網爲整個供應鏈上的企業和合作夥伴搭建了信息共享平臺,通過實現研發數據、原材料生產數據、銷售數據、產品管理數據等產品生產銷售過程數據的共享流通,以消除不同企業之間的數據壁壘,形成覆蓋全價值鏈的各環節數據流通,在供應鏈條上實現大範圍的生產過程協同,從而實現產品全生命週期的智能化調控與智能化生產,這對於保證供應鏈的穩定性、促進產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供應鏈金融迎來大發展
1. 高效低價融資需求大增
融資成本高長期以來都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一大痛點,傳統金融機構出於風險和流程成本的雙重考慮,天然缺乏向中小企業提供普惠金融服務的動力,因而不能滿足中小企業對高效低價融資的需求,中小企業“望錢興嘆”。而工業互聯網平臺對真實交易數據的深入挖掘,金融機構對於中小企業信息流的把控會更加到位。基於中小企業確定性的未來現金流以及工業互聯網平臺對企業建立的徵信體系,這樣不僅可以降低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風險,還可以提高信貸審批和發放流程的效率,能夠深度激發金融機構向中小企業高效低價貸款的新動能,在工業互聯網的助力下,顯著增強了中小企業對高效低價融資的需求。
2. 信息化和數字化爲供應鏈金融提供透明信息
信息化和數字化是做工業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基石。基於工業互聯網平臺對供應鏈上下遊企業進行數據監控,並運用數字化模型對海量數據進行深度分析,以掌握企業內部生產訂單、生產過程、物流軌跡等相關信息,從而打通供應鏈中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商流。工業互聯網平臺通過與金融機構進行數據對接,可以確保金融機構貸款風險可控,金融機構對企業進行授信和放款後,平臺可對企業貸款資金的流向進行追蹤並實時監控借貸風險,當借款企業資金迴流後,平臺將借款企業的銷售收入自動導回銀行的特定賬戶中,進而歸還借款,最後,實現生產經營數據的有效歸集和分析,爲進一步的大數據分析和企業徵信畫像打下堅實的數據支撐。
3. 大數據技術賦能風險管控
在風險可控的狀況下,供應鏈金融才能迎來大發展,大數據技術是把控供應鏈風險的重要抓手。隨着工業互聯網平臺對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實現數據互聯和數據共享,開展工業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服務所依賴的數據信息也將愈發豐富,基於平臺海量數據信息,通過搭建大數據風控模型進行風險評估,實現對供應鏈金融貸前、貸中、貸後的實時、全方位風險監控,能夠快速有效地甄別風險點,從而降低金融風險。此外,工業互聯網平臺可與政府聯合共建全國企業的信用評價體系,完善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有助於金融機構更加精準地爲企業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推出更高效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
三、票據融資在工業互聯網發展中的作用機制
(一)票據融資的特點
1.電子化水平高
近年來,我國票據電子化水平大幅提升,據上海票交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電子票據在票據市場業務總量中佔比達到99%以上。電子票據最重要的一個優點就是可以將所有的票據信息都集中起來轉化成電子的形式,不需要在線下對貿易背景進行真實性審查,轉讓、貼現、追索的效率高。如在供應鏈票據平臺上籤發的電子票據,可以在供應鏈金融平臺線上獲取真實的貿易背景信息,票面和背書清晰的記錄着各種基礎關係和票據關係,可以很好的追溯和統一供應鏈上的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等信息,不僅可以有效防範金融風險,還起到了降低企業時間成本、提升流程效率的作用,是支持供應鏈產業鏈優化升級的重要支撐。
2.門檻和成本低
票據融資相對其他融資方式而言,對企業的門檻要求和融資成本都相對較低。企業收到票據至票據到期兌現之日,往往是少則幾十天,多則300天,資金在這段時間處於閒置狀態,企業可以通過票據融資提高資金利用效率。票據貼現融資方式的好處之一是銀行不按照企業的資產規模來放款,而是依據市場情況來貸款,對我國衆多的中小企業來說,在普通貸款中往往因爲資本金規模不夠,或無法找到合適的擔保人而貸不到錢,而票據貼現無需擔保、不受資產規模限制的特性對他們來說就更爲適用,所以當企業資金週轉不靈時,可以通過票據貼現的形式使手中的“死錢”變成“活錢”。票據貼現融資的另外一個優勢就是利率低,企業票據貼現的利率通常大大低於到銀行進行商業貸款的利率。票據融資的種種優勢充分表明了應收賬款票據化對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加速公司資金週轉的積極作用,票據融資爲供應鏈金融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3.等分化簽發
基於傳統票據不可拆分的缺陷,上海票據交易所開發的新一代票據業務系統將實現等分化拆分功能,將電子票據突破性地解決了不可拆分的痛點,提高票據的使用範圍以及流通能力。同時,早前上海票據交易所創新的供應鏈票據其通過技術手段創新實現了票據的等分化簽發,最小金額爲0.01元,票據等分化簽發功能滿足了票據任意金額流轉和融資的需求,大大提高了企業用票的靈活性,解決了企業持票金額與付款金額不匹配的痛點。票交所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2月末,全市場供應鏈票據累計交易規模接近1000億元,5000餘家大中小型企業、70餘家法人銀行及財務公司與18家直連供應鏈平臺均開展了此項業務,其中,1000萬以下的供應鏈票據貼現筆數超過50%,最小貼現金額爲891.15元。
4.供應鏈穿透性
票據在企業間進行轉讓,不僅能夠爲企業解決“三角債”問題,盤活企業應收賬款,還進一步加強了核心企業與產業鏈上下遊企業之間的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等信息的整合,支持供應鏈金融更加穩健發展。
(二)票據融資與工業互聯網發展的作用機制
1.票據融資信息爲工業互聯網發展提供更多供應鏈信息
企業的結算方式大多數爲延期支付,現款現付結算佔比較少,而在工業互聯網背景下,票據能夠與產業互聯網進行完美結合。在企業向上遊供應商開具供應鏈票據後,在票據未到期前,供應商可以選擇將這個票據進行多級拆分背書轉讓,向他的二級、三級、N級供應商進行流轉。這樣一來,不僅方便了企業間進行結算,解決多層級供應商因資金問題需各自融資、反覆融資,還能夠把二級、三級、N級供應商吸引到當前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上。票據融資信息對工業互聯網發展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數據上的積累有利於工業互聯網平臺對供應鏈條進行整合,票據這一結算方式對工業互聯網平臺起到的獲客效應是不言而喻的,有利於提升整個平臺的交易量。
2.工業互聯網爲票據融資提供公開透明的數字化信息
工業互聯網將產業實現了線上化,公開透明的數字化信息爲做票據融資打下了基礎。企業票據融資關鍵點在於資金流、信息流、物流、商流信息是否真實可靠,而工業互聯網天生有訂單流和交易量,工業互聯網產生的合同和發票是基於供應鏈上下遊真實貿易背景,因此產生的合同和發票具有真實性,這就給做票據融資提供了極大的優勢。此外,工業互聯網平臺對所有工業互聯網註冊用戶、客戶進行信用分析,並進行風險建模,建立整個數千數萬企業的徵信體系。公開透明的數字化信息是做票據融資的一個重要基礎,如果沒有這個基礎,一是業務很難做大,二是業務做起來以後也有很多的風險,而工業互聯網爲票據融資提供了這個基礎。
3.應收賬款票據化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應收賬款淤積不僅會導致企業資金流通不暢,“多角債”問題還易引發供應鏈內的系統性風險。如圖所示,2017-2020年,我國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應收賬款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的比重逐年上升,2020年達到62%,此外,中小工業企業應收賬款佔流動資產的比率也始終接近30%的危險線。多起應收賬款“暴雷”事件表明無論是應收賬款質押、保理還是證券化,“應收賬款+金融”的模式是存在天然缺陷的。大部分工業互聯網平臺都是以中小企業爲主,當前,我國中小企業的信用還未建立起來,尚且不能利用數字技術去做中小企業風控,而將核心企業的信用通過票據這樣的形式向長尾的中小企業進行信用傳遞,票據所具備的獨特優勢能夠有效地控制中小企業風險。我國應收賬款票據化的市場發展空間很大,2020年供應鏈票據的推出打破了銀行網銀的限制,將供應鏈票據平臺與工業互聯網非常長尾的結算場景結合起來,能有效的使整個供應鏈的業務流轉起來,是推動整個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四、票據融資在工業互聯網發展中的問題和建議
文章來源於江西財經大學九銀票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