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雲南省促進民營經濟暨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出臺《雲南省進一步幫扶中小微企業紓困發展十大專項行動實施方案》。
其中由雲南省工信廳牽頭的《雲南省進一步幫扶中小微企業紓困發展融通發展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提出要典型示範一批供應鏈金融解決模式。
一是引導大企業加強供應鏈金融支持。統籌發揮“政銀企保”銜接作用,組織產業鏈龍頭企業學習商票保貼融資等先進經驗,通過典型引路,鼓勵產業鏈核心企業爲上遊中小企業確權,延伸核心企業的良好信用至上下遊及配套企業。
二是探索供應鏈金融新模式。選擇1-2傢俱有普遍代表性的物流企業先行試點“運費貸”,成功後再選擇更多企業進行業務推廣。發揮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中徵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作用,拓寬抵質押物範圍,便利小微企業融資。鼓勵推廣電子簽章與在線確權,促進供應鏈融資業務發展。對通過中徵應收賬融資服務平臺幫助中小微企業實現應收賬款融資的供應鏈核心企業,鼓勵各州(市)積極探索給予激勵。
三是全鏈條支持直接融資。引導各類產業投資基金加大對產業鏈供應鏈上下遊企業的組合式聯動投資,強化產業鏈整體融資支持力度,發揮資源集聚優勢,爲中小企業提供各類增值服務。
雲南省進一步幫扶中小微企業紓困發展融通發展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一)
一、工作目標
二、工作措施
2.推動創新成果轉化。推動各類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庫、數據庫向中小企業免費開放,完善科技成果供需雙向對接機制,促進政府支持的科技項目研發成果向中小企業轉移轉化。在科技計劃設立中充分聽取中小企業意見,並支持中小企業承擔項目。鼓勵大企業先試、首用中小企業創新產品,促進中小企業配套產品在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範應用。(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國資委、省工商聯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3.推動標準和專利佈局。推動大企業聯合中小企業制定完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協同全球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共同樹立國際標準。引導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加強知識產權領域合作,共同完善產業鏈專利佈局。(省知識產權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國資委、省市場監管局、省工商聯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形成推廣一批產業鏈融通發展模式
2.發揮大企業龍頭帶動作用。推動大企業建設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基地、高質量現代產業鏈園區。鼓勵大企業培育內部創業團隊,圍繞產業鏈創辦更多中小企業。探索搭建中小企業跨境撮合平臺,依託大企業打造中小企業海外服務體系,帶動中小企業共同出海,提高跨國經營能力和水平,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國資委、省工商聯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3.提升中小企業配套支撐能力。同等條件下,將爲關鍵產業鏈重點龍頭企業提供核心產品或服務的中小企業優先認定爲省級專精特新企業,通過省級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加大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探索搭建一批“小快輕準”低成本產業鏈供應鏈協同解決方案和場景
2.促進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融通發展。鼓勵大中小企業、商業綜合體等探索和微型企業、個體工商戶融通發展的新模式。精準把握個體工商戶困難,開展企業攜手個體工商戶對接活動,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協作機制。(省市場監管局、省商務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國資委、省工商聯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3.搭建專業化融通創新平臺。鼓勵各州(市)培育大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戶融通創新平臺、基地,促進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合作對接。引導大中小企業融通型特色載體進一步提升促進融通發展服務能力,爲融通創新提供有力支撐。加強大學科技園及各類衆創空間建設,促進各類創新要素高效配置和有效集成。 (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典型示範一批供應鏈金融解決模式
2.探索供應鏈金融新模式。選擇1-2傢俱有普遍代表性的物流企業先行試點“運費貸”,成功後再選擇更多企業進行業務推廣。發揮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中徵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作用,拓寬抵質押物範圍,便利小微企業融資。鼓勵推廣電子簽章與在線確權,促進供應鏈融資業務發展。對通過中徵應收賬融資服務平臺幫助中小微企業實現應收賬款融資的供應鏈核心企業,鼓勵各州(市)積極探索給予激勵。(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雲南銀保監局、省發展改革委、省國資委、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3.全鏈條支持直接融資。引導各類產業投資基金加大對產業鏈供應鏈上下遊企業的組合式聯動投資,強化產業鏈整體融資支持力度,發揮資源集聚優勢,爲中小企業提供各類增值服務。(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五)培育融通一批企業人才
2.推動人才共享共用。推動大企業自建或聯合社會力量建立人才學院、網絡學習平臺、公共實訓基地等,打造專業化開放共享培訓平臺,加強對產業鏈中小企業人才培養。探索建立大企業、科研院所、公共服務機構技術型專家人才到中小企業兼職指導和“助企服務員”機制。(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國資委、省工商聯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3.提升人才隊伍融通創新能力。引導大企業開展人才交流、培訓活動,加強大中小企業人才理念、技術、管理等方面交流。組織省內企業家參加中小企業經營管理領軍人才培訓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主題班等,幫助省內企業家拓展融通發展視野,深化融通發展思維,提升融通對接能力。(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國資委、省工商聯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組織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相關部門要健全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工作機制,建立重點企業庫、補鏈固鏈強鏈項目庫及相關需求清單,強化省、州(市)、縣聯動,加強協調調度,確保各項工作落地落實。(省級各有關部門,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強化政策支持。省級各有關部門,各州、市人民政府可根據實際工作需要,通過現有渠道對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給予積極支持。省級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要聚焦“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扶優扶強,促進大中小型企業融通發展。(省級各有關部門,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強化掛鉤聯繫。完善領導幹部掛鉤聯繫民營(中小)企業制度。省、州(市)、縣(市、區)三級四班子領導成員要加強對企業的調研指導頻次,暢通政企溝通聯繫渠道,引導企業深化融通發展思維,指導企業提升融通對接能力。(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負責)
(四)強化宣傳引導。開展系列“典型引路法”宣傳推介工作,總結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經驗做法,擇優形成典型案例,通過簡報或宣傳推介活動等多種形式,推動各州(市)和企業進一步樹立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理念,凝聚社會共識,營造合力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良好氛圍。(省級各有關部門,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文章來源於雲南省人民政府